走进国沃

技术先行,业精于勤。

在线咨询

走进国沃

技术先行,业精于勤。

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我**陆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关键问题

新闻资讯 / xinwenzixun

联系我们 / CONTACT

咨询热线

0871-65152200

  • 手机:13388856677
  • 邮箱:995097001@qq.com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中铁·云时代广场3幢(金御)21楼

我**陆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关键问题

日期:2023-08-30
信息摘要:

在我**陆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因此核电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既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给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我**陆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因此核电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既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给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水资源论证

1、.取水高保证率的可靠性
内陆核电项目规模大,施工期、调试期和运行期往往发生重叠。机组施工周期长,多台机组连续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后,启动、部分开机、停机交替出现,用水量的变幅较大;正常运营后,受上游水资源开发程度、江河可利用水量、水电站和调水工程、河流不同水期水量差异等的影响,项目的取用水量难以准确估算。对核电项目各种工况的用水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够全面,造成当前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不够全面、取水水源论证不够深入。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核电厂供水保证率一般按97%设计。如湖北咸宁核电厂常规岛冷却水补水的设计保证率为97%,校核保证率为99%,核岛供水更高保证率由专设的安全用水设施解决。内陆核电项目对水位与水量都有要求,水资源论证需考虑设计保证率和校核保证率要求下,取水河道枯水位保证工程项目正常取水的可靠性。
近年,全球异常气候时有发生。2011年,我国**的淡水湖鄱阳湖经历了50年来**的干旱,水位创历史新低,在进行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时需对这样的**情况加以考虑。核电厂用水量巨大,且是连续取水,加上所在流域往往涉及饮用水水源,大多已有**的取水配置,水资源比较宝贵,核电取水高保证率的可靠性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内陆核电项目退水影响分析
(1)温排水影响分析
国家核安全局于2008年1月发布的《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审评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凡利用河流、湖泊和水库进行冷却的,应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否则需要进行科学论证;采用“一次循环冷却”方式的温排水不得直接排入水库等封闭水体。
与一般化石燃料电厂相比,核能发电厂的热污染较为严重。对于直流供水系统,废热**通过冷却水进入受纳水体。**上对内陆核电温排水导致的河流、湖泊升温都有明确规定。如法国,对于饮用水区域,电站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小于或等于3℃,混合后温度小于或等于25℃;对于鲤鱼产卵区,进出口温度差小于或等于3℃,混合后温度小于或等于28℃。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混合区水温影响范围限值。因此,应根据环境水质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评价核电厂温排水排放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在目前我**陆厂址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只有少数厂址针对二次循环冷却塔的排水开展热影响研究,绝大多数厂址评价中认为采用冷却塔散热,对水体的热污染可以忽略。今后,要借鉴美国ESP厂址环境评价的经验,对冷却塔的排水开展热影响分析,并考虑受纳水体是否有其他工程温排放的叠加影响,这将成为内陆核电温排水影响分析的内容之一。
(2)低放废水排放影响评价
内陆核电厂址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弥散条件和影响因素相对复杂,无论是滨河、滨库还是滨湖厂址,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与厂址周围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公众尤其关注放射性物质进入饮用水和灌溉系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我国江河、湖泊污染事件屡有发生,监管部门对河流的排放控制也持高度关注和审慎的态度。
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重点分析放射性废液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放射性流出物对水质的影响,水生生物的放射性辐射影响,放射性流出物对公众的照射影响,低放废水排放对饮用水水源的影响,所采取缓解措施的效果,低放废水排放在平原河网区、河口或库区可能存在的累积影响,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这些都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在取水许可审批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但目前**尚无相关的专题研究,给低放废水排放的影响论证增加了难度。
需通过相关专题研究低放废水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运、扩散及衰减过程,揭示低放废水污染物的输移规律,以助于制定安全取用水方式,确定核电厂废水排放负荷,为核电厂排水口设置、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及受纳水体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
(3)事故条件下的水安全危害评估
开展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评估,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事故条件下的水安全评估包括:①核电站事故特征与源项分析。了解内陆核电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起因、过程、主要放射性物质,分析事故源项,识别最可能发生放射性废水泄漏的环节,辨识可能对水资源产生影响的核电站事故源项。②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从事故等级、受纳水体类型、受纳水体功能、水文特征、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虑核电站取用退水环节发生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③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影响评估。分析核电站取用退水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考虑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如洪水、枯水及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评价事故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3、公众敏感性评估
2005年,福建省惠安核电被列入**电力工业“十一五”计划,当地居民强力反对,最终该项目被移至他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核电仍持保守和谨慎态度。公众对核电(尤其内陆核电)较为敏感,公众参与在核电厂址的审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对意见强烈的核电项目有可能被取消。2008年12月,环境保护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就核电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环节作出更细化、更严格的规定。如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国家核安全局将不予受理该项目。
公众参与是公众表达对内陆核电态度的重要途径。公众敏感性评估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也是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减少涉水冲突、增强公众对内陆核电项目支持度的重要手段。
4、内陆核电运行期连续枯水状态下的应急对策
从其他国家大旱年份的核电运行情况可以发现,核电对水的依赖要比火电大得多。如2003年法国遇到连续枯水状况,1/4的核电厂停止运行生产。此外,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以看出,核事故发生后,可能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反应堆,外排的中高放废水也需要足够的水量来稀释。这些条件能否在枯水期得到保证,需要在水资源论证中有所体现,从而使内陆核电建设单位、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整个社会和公众都可以提早考虑连续枯水条件下的核电站事故应急对策。内陆核电厂日常用水的保证率是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之一。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分享至: 微信
新浪微博QQ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我**陆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关键问题

发布日期:2023.08.30

在我**陆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因此核电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既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给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我**陆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因此核电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既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给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水资源论证

1、.取水高保证率的可靠性
内陆核电项目规模大,施工期、调试期和运行期往往发生重叠。机组施工周期长,多台机组连续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后,启动、部分开机、停机交替出现,用水量的变幅较大;正常运营后,受上游水资源开发程度、江河可利用水量、水电站和调水工程、河流不同水期水量差异等的影响,项目的取用水量难以准确估算。对核电项目各种工况的用水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够全面,造成当前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不够全面、取水水源论证不够深入。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核电厂供水保证率一般按97%设计。如湖北咸宁核电厂常规岛冷却水补水的设计保证率为97%,校核保证率为99%,核岛供水更高保证率由专设的安全用水设施解决。内陆核电项目对水位与水量都有要求,水资源论证需考虑设计保证率和校核保证率要求下,取水河道枯水位保证工程项目正常取水的可靠性。
近年,全球异常气候时有发生。2011年,我国**的淡水湖鄱阳湖经历了50年来**的干旱,水位创历史新低,在进行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时需对这样的**情况加以考虑。核电厂用水量巨大,且是连续取水,加上所在流域往往涉及饮用水水源,大多已有**的取水配置,水资源比较宝贵,核电取水高保证率的可靠性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内陆核电项目退水影响分析
(1)温排水影响分析
国家核安全局于2008年1月发布的《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审评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凡利用河流、湖泊和水库进行冷却的,应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否则需要进行科学论证;采用“一次循环冷却”方式的温排水不得直接排入水库等封闭水体。
与一般化石燃料电厂相比,核能发电厂的热污染较为严重。对于直流供水系统,废热**通过冷却水进入受纳水体。**上对内陆核电温排水导致的河流、湖泊升温都有明确规定。如法国,对于饮用水区域,电站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小于或等于3℃,混合后温度小于或等于25℃;对于鲤鱼产卵区,进出口温度差小于或等于3℃,混合后温度小于或等于28℃。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混合区水温影响范围限值。因此,应根据环境水质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评价核电厂温排水排放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在目前我**陆厂址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只有少数厂址针对二次循环冷却塔的排水开展热影响研究,绝大多数厂址评价中认为采用冷却塔散热,对水体的热污染可以忽略。今后,要借鉴美国ESP厂址环境评价的经验,对冷却塔的排水开展热影响分析,并考虑受纳水体是否有其他工程温排放的叠加影响,这将成为内陆核电温排水影响分析的内容之一。
(2)低放废水排放影响评价
内陆核电厂址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弥散条件和影响因素相对复杂,无论是滨河、滨库还是滨湖厂址,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与厂址周围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公众尤其关注放射性物质进入饮用水和灌溉系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我国江河、湖泊污染事件屡有发生,监管部门对河流的排放控制也持高度关注和审慎的态度。
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重点分析放射性废液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放射性流出物对水质的影响,水生生物的放射性辐射影响,放射性流出物对公众的照射影响,低放废水排放对饮用水水源的影响,所采取缓解措施的效果,低放废水排放在平原河网区、河口或库区可能存在的累积影响,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这些都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在取水许可审批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但目前**尚无相关的专题研究,给低放废水排放的影响论证增加了难度。
需通过相关专题研究低放废水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运、扩散及衰减过程,揭示低放废水污染物的输移规律,以助于制定安全取用水方式,确定核电厂废水排放负荷,为核电厂排水口设置、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及受纳水体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
(3)事故条件下的水安全危害评估
开展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评估,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事故条件下的水安全评估包括:①核电站事故特征与源项分析。了解内陆核电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起因、过程、主要放射性物质,分析事故源项,识别最可能发生放射性废水泄漏的环节,辨识可能对水资源产生影响的核电站事故源项。②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从事故等级、受纳水体类型、受纳水体功能、水文特征、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虑核电站取用退水环节发生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③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影响评估。分析核电站取用退水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考虑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如洪水、枯水及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评价事故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3、公众敏感性评估
2005年,福建省惠安核电被列入**电力工业“十一五”计划,当地居民强力反对,最终该项目被移至他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核电仍持保守和谨慎态度。公众对核电(尤其内陆核电)较为敏感,公众参与在核电厂址的审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对意见强烈的核电项目有可能被取消。2008年12月,环境保护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就核电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环节作出更细化、更严格的规定。如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国家核安全局将不予受理该项目。
公众参与是公众表达对内陆核电态度的重要途径。公众敏感性评估是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也是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减少涉水冲突、增强公众对内陆核电项目支持度的重要手段。
4、内陆核电运行期连续枯水状态下的应急对策
从其他国家大旱年份的核电运行情况可以发现,核电对水的依赖要比火电大得多。如2003年法国遇到连续枯水状况,1/4的核电厂停止运行生产。此外,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以看出,核事故发生后,可能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反应堆,外排的中高放废水也需要足够的水量来稀释。这些条件能否在枯水期得到保证,需要在水资源论证中有所体现,从而使内陆核电建设单位、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整个社会和公众都可以提早考虑连续枯水条件下的核电站事故应急对策。内陆核电厂日常用水的保证率是水资源论证的重点之一。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Copyright ©2022 云南国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8008541号-1| 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

Copyright ©2022 云南国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