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方案编制流程中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建设单位在选择方案编制单位时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因为对行业及该单位的工作能力了解不足,难以判断方案编制单位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建设单位提供给方案编制单位的资料深度问题,可能存在不全面、不准确或缺乏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导致方案编制过程中出现偏差。水保方案编制单位的责任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需要确保编制的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并对方案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1、建设单位选择方案编制单位时常见问题
水保方案质量与编制方案的设计单位或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经验紧密相关。一个好的水保方案设计团队会追求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协调统一,这样的设计团队会投入更多的专业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编制的水保方案服务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有些建设单位为了**限度节省资金,会单一考虑选择投标报价较低的设计方案,设计方中常常这样的设计团队或设计人员一般专业素质平平或者投入的时间也较少,这是很难保证水保方案编制质量的。
2、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深度问题
生产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完成前期工作中的各专题目标,人为缩短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在编制完成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获得自然资源部门批复后,就以批复的开发利用方案文件作为基本资料依据开始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时对工业场地中的生产设施布置、办公场所的布置,施工道路等只是大概的部署,在后一阶段的开采设计方案时,才会对工业场地、生产设施布置、办公生活区、弃土场(弃渣场)等做详细的设计,与施工布置一致。方案编制单位利用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资料的总平面布置图完成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项目后期开采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布置相差太大,为此直接导致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等与项目建设中生产设施、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场地是不相符的。因此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文件做的水土保持方案是达不到治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的。
3、水保方案编制单位的责任问题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在接到生产建设单位委托后,首先收集设计资料,认真分析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设计深度,判断该资料是否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并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对现场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设计资料再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设计深度、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等方面出现了不能满足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要求的问题,则应明确告知生产建设单位,按此设计资料不能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要提请生产建设单位确认需要补充完善的主体设计资料。现实中有少数方案编制单位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基础资料与实际情况不吻合,没有项目基本情况介绍,缺少立项文件支撑。水土流失单一防治措施设计合理却未能形成系统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报告中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与投资不一致,项目开挖的土石方综合利用方案不够合理缺乏可行性。对项目区的表土没有进行认真调查,导致方案计算的表土剥离量与项目实际情况相差太大,不能有效地保护表土资源等等。
4、水保方案审查问题
水土保持专家在评审时不恪守职业道德,不能“客观、公正,独立、负责”的履行专家职责,未严格按照现行水土保持规范要求及审查要点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审查,个别水土保持专家对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政策规定学习认识还不到位,对相关水土保持规范及现行文件规定内容不清楚,掌握不准确,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水保方案审查环节出现“隐性”的劣质方案过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