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如降雨引起的坡面径流、土地利用不当导致的土壤侵蚀等,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此外,水土流失预测也是关键,通过对降雨量、土壤类型、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水土流失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的土壤种类,地表覆盖情况、土壤的总体抗侵蚀能力、工程沿线水土流失状况的明显程度和侵蚀类型、形式等,参照文献[ 1],对其工程沿线原生地貌侵蚀模数,进行分析选取。
2、水土流失成因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因素中,诸如地形的变化、降雨的多少,植被的不足或不合理,都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在人为因素中,对水保设施的占用或损坏,大量弃土和无计划的堆放,不考虑水保措施,破坏原有水保功能以及随意改变原生地貌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水土流失量。
3、水土流失预测
在公路建设中,路基开挖和土方取弃,都可能使地表裸露、土壤疏松、表土抗蚀能力减弱,使工作面的原生地貌和植被遭受破坏。在雨水打击、水流冲刷和风力冲蚀下,产生水土流失。同时,取土场、砂石堆场、弃土堆场等地,也可能因原生土石结构破坏,使新生结构疏松、孔隙变大,导致水土流失量增大,且土体体积越大,受其影响程度越严重。如出现强降雨、土壤吸水饱和或过饱和等情况,在水力和风力的双重影响下,易产生滑坡。同时,人力和机械的搬运中以及施工工作面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4、水土流失形式
( 1)面蚀的形成。**路基、各取土场和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其工作面呈全裸状,原生地貌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基本上失去了水土保持功能。受暴雨影响和水流冲刷,易产生表层的土壤侵蚀,而面蚀的程度和总量与当地的降雨强度、降雨总量、动土面大小,堆体坡度和土壤结构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2)沟蚀的形成。相对面蚀而言,沟蚀有集中、量大的特点。它是一种对周围环境威胁较大的土壤侵蚀形式。在公路建设中,因工程量、动土面的不同,使工程的水土流失状况表现出时空的不均匀性,在挖、填方量较大的地段,受工期和降雨时段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沟蚀。另外,在弃土高度较大时,受水力、重力的共同作用,可能引起滑坡。
5、预测时段划分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预测,分为基本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5]。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在基本建设期,其运营期内,水土流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对公路水土流失的分析,应**公路建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