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研究,目前已经初步明确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规划分析,水资源条件分析、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水源配置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退水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分析、规划实施影响论证以及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
①规划分析。主要分析被论证对象的涉水内容、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生态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协调性与相符性。
②水资源条件分析。主要分析论证范围内有关水资源(量、质)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三条红线”实施情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等。
③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要求对规划提出的水资源需求量进行复核或者预测,在进行需水预测时,应先进行规划涉及的不同行业的节水潜力分析,得到节水总潜力,规划水平年的需水必须是强化节水条件下的需水。然后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外同行业先进的用水指标及相关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等方面开展需水量及用水水平评价,论证需水的合理性。
④水源配置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结合规划区现有水源工程及供水工程供水能力,根据未来规划发展用水需求,分析需新增的水源及供水量,综合分析规划区水源条件和供水保障能力,评价规划水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供水的可靠性。
⑤退水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分析。主要分析计算规划实施以后废污水排放量、退水量及入河污水量,分析区域环境容量和限排量等。
⑥规划实施影响论证。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叠加和长期累积影响。
⑦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根据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成果,结合规划相关涉水管理目标,针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措施。
规划水资源论证最核心的是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规划范围(包括论证范围)内有没有水资源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水要求;二是规划实施以后的用水水平能否满足用水效率红线要求;三是规划实施以后排放的废污水在规划范围内还有没有环境容量接纳;四是规划实施有没有影响。本文就这四部分重点内容的技术要求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