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沃

技术先行,业精于勤。

在线咨询

走进国沃

技术先行,业精于勤。

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新闻资讯 / xinwenzixun

联系我们 / CONTACT

咨询热线

0871-65152200

  • 手机:13388856677
  • 邮箱:995097001@qq.com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中铁·云时代广场3幢(金御)21楼

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日期:2023-05-25
信息摘要:

水资源论证实施1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解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依法应开展但未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等问题,与落实**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还不相适应。

水资源论证实施1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解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依法应开展但未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等问题,与落实**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和技术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工作保障体系,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关,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水平,推进**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落实。

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jpg

1.完善水资源论证法规制度体系
继2002年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颁布之后,水利部又制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水利部令**7号),印发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水资源〔2003〕311 号),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和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提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作出明确规定。这些法规制度对推进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出台较早,一些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在法律层面上,需进一步强化水资源论证的法律地位。在行政法规上,抓紧出台水资源论证条例,对建设项目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提出要求。在部门规章上,需修订完善已有管理办法,出台关于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在部门规范性文件方面,需修订或出台加强水资源论证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具体约束和规范水资源论证各项行为。
2.完善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体系
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是保障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直接决定了水资源论证的工作质量。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2011年发布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 525-2011), 规范了报告书编制内容,提高了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与审查有关技术规定。由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涉及众多行业,且行业之间用水特征差别较大,需进一步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建立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为统领,以行业分导则和技术要.
3.完善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体系
水资源论证制度关键要靠执行,执行情况如何在于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水利部多次下发文件,对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质量和规范报告书审查作出了明确要求。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就应在水资源论证阶段、审批阶段、实施阶段,对项目业主、资质单位、审查机关及相关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项目业主应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资质单位应确保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机关应严格报告书审查,审查专家应以身作则,确保审查结果科学、公正。应加大对水资源论证监督检查和报告书抽查的力度,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已建、在建项目进行清理;对资质单位报告书编制质量较差的,应依法进行处罚;对审查把关不严、报告书结论出现重大问题的,应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同时,应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确保水资源论证过程公平公正、结论科学可靠。
4.完善水资源论证工作保障体系
应围绕当前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水资源论证的专题研究,特别是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加大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打造行为规范、素质优良的水资源论证专业化队伍,强化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市场准入,建立资质单位的进出机制,实施违规淘汰,探索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的管理力度,加强培训,按照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业领域,逐步建立不同行业的专家群,细化专家的业务范围,提高水资源论证评审的专业性,确保评审水平。加强对水资源论证管理人员的交流研讨和培训,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施,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分享至: 微信
新浪微博QQ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发布日期:2023.05.25

水资源论证实施1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解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依法应开展但未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等问题,与落实**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还不相适应。

水资源论证实施1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解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依法应开展但未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等问题,与落实**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和技术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工作保障体系,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关,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水平,推进**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落实。

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jpg

1.完善水资源论证法规制度体系
继2002年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颁布之后,水利部又制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水利部令**7号),印发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水资源〔2003〕311 号),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和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提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作出明确规定。这些法规制度对推进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出台较早,一些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在法律层面上,需进一步强化水资源论证的法律地位。在行政法规上,抓紧出台水资源论证条例,对建设项目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提出要求。在部门规章上,需修订完善已有管理办法,出台关于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在部门规范性文件方面,需修订或出台加强水资源论证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具体约束和规范水资源论证各项行为。
2.完善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体系
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是保障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直接决定了水资源论证的工作质量。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2011年发布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 525-2011), 规范了报告书编制内容,提高了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与审查有关技术规定。由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涉及众多行业,且行业之间用水特征差别较大,需进一步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建立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为统领,以行业分导则和技术要.
3.完善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体系
水资源论证制度关键要靠执行,执行情况如何在于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水利部多次下发文件,对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质量和规范报告书审查作出了明确要求。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就应在水资源论证阶段、审批阶段、实施阶段,对项目业主、资质单位、审查机关及相关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项目业主应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资质单位应确保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机关应严格报告书审查,审查专家应以身作则,确保审查结果科学、公正。应加大对水资源论证监督检查和报告书抽查的力度,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已建、在建项目进行清理;对资质单位报告书编制质量较差的,应依法进行处罚;对审查把关不严、报告书结论出现重大问题的,应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同时,应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确保水资源论证过程公平公正、结论科学可靠。
4.完善水资源论证工作保障体系
应围绕当前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水资源论证的专题研究,特别是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加大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打造行为规范、素质优良的水资源论证专业化队伍,强化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市场准入,建立资质单位的进出机制,实施违规淘汰,探索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的管理力度,加强培训,按照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业领域,逐步建立不同行业的专家群,细化专家的业务范围,提高水资源论证评审的专业性,确保评审水平。加强对水资源论证管理人员的交流研讨和培训,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施,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Copyright ©2022 云南国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8008541号-1| 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

Copyright ©2022 云南国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